【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是一个很专业、很复杂的国际性问题,其手段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地推陈出新。文章对常见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的手段进行了系统地揭示,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几种较为实用的识别公司财务报表信息失真的方法。】
粉饰会计报表的动机决定粉饰会计报表的方法,我归纳了如下几点供大家尤其是审计朋友们在日常工作中加以重视:
(1)粉饰经营业绩的方法。
企业经营业绩以利润指标表示,根据粉饰经营业绩的需要,操作利润的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具体地看,有如下操纵方法:
①利润最小化。
利润最小化除了可减少纳税之外,还可以将以后年度的亏损前置于本年度,回避企业连续多年亏损的事实。比如我国上市公司如果连续三年亏损,那么将被摘牌。如果公司已经预计到本公司将连续三年发生亏损,那么它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将以后一年甚至两年的潜在亏损前置于本年,使本年发生巨额亏损,而确保以后年度盈利,回避被摘牌的命运。典型的利润最小化的操纵方法有:推迟确认收入、提前结转成本、使用加速折旧法、将应予资本化的费用列入当期损益等。
②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的动机容易理解。它不外乎是希望通过提升企业业绩水平来获取本不能获得的经济利益。操纵的典型做法有: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结转成本、潜亏挂账、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等等。
③利润清洗(利润巨额冲销)。
利润巨额冲销的目的,一般是为了回避责任。比如企业更换主要经营者时,新任经营者为了自身的经营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往往会采用这类方法粉饰会计报表。典型做法是:将坏账、积压的存货、长期投资损失、闲置的固定资产、待处理资产盈亏等一系列不良或虚拟资产一次性处理为损失。
④利润均衡化。
企业将利润均衡化的主要目的是:塑造企业生产经营稳定的外部形象,以获取较高的资信等级,为对外筹措资金打下基础。典型的做法是:利用应收应付账户、跨期摊提账户和递延账户来调节利润,精心设计出企业利润稳步增长的趋势。
(2)粉饰财务状况的方法。
一个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与其资产负债状况密切相关。因此,粉饰财务状况主要是从操纵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入手。具体地看,有如下的操纵方法:
①低估负债。
低估负债可从形式上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有利于对外筹措资金。比如企业在争取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时,为了提高信用级别,就有低估负债来降低财务风险的欲望。典型做法是:将负债隐藏于关联企业、对或有负债不加以披露,等等。
②高估资产。
高估资产除可获得改善企业财务状况有利于对外筹资的利益之外,还可获得股权方面的潜在利益。例如,当企业对外投资和进行股份制改造时,往往倾向于高估资产价值,以便获得较大比例的股权。典型做法是:编造理由进行资产评估、虚构资产交易业务等等。
总之,会计报表的粉饰动机决定了会计报表的粉饰类型。例如以业绩考核、获取信贷资金、发行股票和仕途晋升等为目的,会计报表粉饰一般以利润最大化、利润均衡化,以及高估资产和低估负债的形式出现;而以减少纳税、推卸责任等为目标的,会计报表粉饰一般以利润最小化、利润清洗,以及低估资产和高估负债的形式出现。就粉饰会计报表对与企业相关利益主体经济利益的影响来看,危害最大的会计报表粉饰是利润最大化或虚盈实亏,以及高估资产和低估负债等类型。
财务报表粉饰的动机
1、获取外部投资者的投资;
2、获取信贷资金;
3、获取或者维护上市资格;
4、满足业绩考核;
5、税收策划;
6、推卸责任。
一、财务报表粉饰的手段
(一)利用实物资产、股权置换的手法调节利润
这种手法通常为上市公司与母公司或其他关联方所用,他们通过实物资产、股权置换的方式,达到其增加利润的目 的。譬如,世茂股份公司与上海世茂建设有限公司进行资产置换的决议,同意公司以所持有的上海世茂国际广场有限责任公司18.375万股权及现金6792万元,与参股公司世茂建设所持有的上海世茂湖滨房地产有限公司50万股权进行置换。如此一置换,世贸股份2003年年度业绩同比猛增25倍。
(二)利用调节营业外收入或补贴收入粉饰年报
这是ST公司惯用的手法。营业外收入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收入,它不是由企业经营资金耗费所产生的,不需要企业付出代价,实际上是一种纯收入,不可能也不需要与有关费用进行配比。它不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对利润的影响是暂时的,所以,营业外收入常常成为利润的“调节器”。
(三)利用对存货价值的调节进行利润操纵
首先,存货计价的方法不同,对企业财务状况、盈亏情况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期末存货计价过高或期初存货计价过低,当期收益都可能因此而增加,反之亦然。所以,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可以产生一定的利润调整空间。其次,有的企业采用定额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将产品定额成本差异在产品和库存产品之间分摊,本期销售产品却不分摊,以降低本期销售成本。更有甚者,故意虚列存货或隐瞒存货的短缺或毁损,从而达到虚增本期利润的目的。这样的做法,虽然使上市公司当年的财务报表好看了,但却为其今后的发展前景蒙上了阴影。
(四)利用调节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粉饰年报
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被称为会计报表中的“垃圾桶”和“聚宝盆”,前者隐瞒潜亏,后者隐瞒利润。年报不实的上市公司在应收款或其他应收款方面做文章,从而达到虚增利润目的的手法屡见不鲜,一些上市公司往往把一些难以收回的应收款挂在账上,以虚增资产。
(五)利用计提手段结合会计估计调节利润
企业巨额计提秘密准备,使估计计提成了操纵利润的一种普遍手段。秘密准备的手段一般有以下几种:低估资产、高估负债、不反映某些特定资产的价值、搁置资产价值上涨时的机制调整。
(六)费用“减肥”,利润“虚胖”
上市公司对当期费用进行调整,也可实现虚增利润的目的。在实际处理中,一些公司往往利用“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在建工程”等科目进行调账,在以后年度逐渐进行分摊,从而达到平滑利润的目的。
(七)关联方交易
1、关联购销商品
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利用股东或者非控股子公司虚增销售、利用不同控股程度的子公司调节销售、溢价采购控股子公司的产品形成固定资产等。
我们核查公司的关联购销商品时,应重点关注的事项是商品的质量、单价、金额、交易方式、支付方式、是否是形式重于实质的交易、是否有持续性等因素。
2、费用分担
由于许多公司与母公司之间存在接受劳务和提供劳务的关系,双方往往签订了有关协议,明确有关费用支付和分摊标准,但一些公司在利润水平不佳时,可能会改变费用分摊方式和标准,比如母公司调低公司承担的管理费用或是将其以前年度缴纳的有关费用退回等。
3、委托经营
具体表现形式包括:公司将不良资产委托给母公司经营,定额收取回报,以在避免不良资产亏损的同时,凭空获得一块利润;母公司将稳定、获利能力高的资产以较低的托管费用委托公司经营,以增加其经营业绩。
4、资金往来
资金往来包括以现金或者实物形式提供的贷款或权益类资金。我们应重点关注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的金额、性质、是否有持续性,双发资金往来成本公允性等因素。
(八)选用不当会计政策
选用不当会计政策是财务报表粉饰的常用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未满足收入确认标准下确认收入
手法多体现在提前确认收入和不适当确认收入,通常是提前确认收入(当商品所有权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尚未转移时就确认收入),比如委托代销商品在代销方尚未出售时就确认收入。
2、将费用递延处理或者一次性冲销
将费用递延处理主要表现为收益性支出作为资本性支出、折旧或摊销非正常缓慢甚至不提折旧以及隐瞒资产减值问题:
(1)将收益性支出列为资本性支出,即成本费用被不适当地记录为可以分期摊销的资产(而非费用),比如广告宣传费、固定资产日常维护费等;
(2)折旧或摊销非正常缓慢,即通过对固定资产减少提折旧或者无形资产摊销期限延长等方式使当期费用减少。明显调整折旧方法或者折旧摊销期限还比较容易被察觉,但有些公司通过拖延在建工程的结转进程使折旧减少,则通过账面很难发现。
(3)隐瞒资产减值或者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不充分。提取减值准备不足或减少准备都会虚增利润,特别是资产总额上升时相应减值准备反而下降,或者以前年度计提的准备发生逆转,都有被粉饰的嫌疑。
3、虚减成本、费用或负债
公司通过不记录相关费用及负债或者利用存货计价方式减少销售成本等手段,主要表现方式有:
(1)公司对期末存货计价过高或对期初存货计价过低;
(2)公司将产品定额成本差异于期末在产品和库存产品之间分摊,本期销售产品不分摊;
(3)有些公司故意虚列存货或隐瞒存货的短缺或毁损。
4、运用不恰当的股权投资核算方法
比如公司对于出现亏损的被投资企业,本应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但是却采用成本法。
(九)随意变更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方法
会计准则中关于减值准备等项目,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判断,而这些对职业判断的依赖也为财务报表粉饰留下了机会和空间。有些公司通过随意变更折旧政策、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合并政策、资产减值的估计方法等手段,调节公司利润。比如纯粹依靠主观判断来估计某项资产是否发生减值,比如随意更改存货的核算政策调节销售成本。
(十)模拟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或组织。模拟会计主体是指一些业绩不好、规模不够的公司为了符合IPO、重大资产重组、借壳上市等法律法规要求,在制作方案时,选择一个或几个被并购的企业,并将并购的日期做到1年甚至是3年以前(实质上并购是在制作方案时才开始进行的)。
(十一)资产重组
一些公司资产重组的目的,实际上是转移利润,即由非上市的关联股东将利润转移至上市公司,以达到配股、增发或者避免被摘牌的厄运。典型做法有:
1、由非上市的关联股东以优质资产置换上市公司的劣质资产;
2、由非上市的关联股东将盈利能力较高的下属企业廉价出售给上市公司;
3、将亏损子公司高价出售给关联股东;
4、将不良债权和股权出售给关联股东;
5、互购资产,哄抬利润和资产价值。
粉饰财务报表的基本方法
1.对虚拟资产挂账。
2.对营业外收入或补贴收入进行调节。
营业外收入不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对利润的影响是暂时的,所以,营业外收入常常成为对利润进行调解的工具。
3.通过调节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编制虚假报表。
有些公司对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前者隐瞒潜亏进行一定的处埋,后者隐瞒利润。年报不实的上市公司在应收款或其他应收款方面做文章,从而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一些上市公司往往把一些难以收回的应收款挂在账上,以虚增资产。此外,其他的一些公司夸大其他应付款,从而达到避税或降低税收的目的。
4.变更会计政策。
5.通过调节存货价值来进行利润操纵。
存货计价采用的方法不同,对企业财务状况、盈亏情况以及经营成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可以产生一定的利润调整空间。
6.利用计提手段来调节利润。
7.对费用进行调整,以虚增利润。
对当期费用进行调整,可以实现虚增利润的目的。在实际处理中,一些公司经常利用“长期待摊费用”、“在建工程”等科目进行调账,在以后年度逐渐进行分摊,从而达到平滑利润的目的。
8.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
(1)虚构经营业务,人为增加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
(2)采用大大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进行购销活动,由非上市的国有企业以优质资产置换上市公司的劣质资产和进行股权置换。
(3)利用低息或高息发生资金往来调节财务费用。
(4)以收取或支付管理费用,或分摊共同费用调节利润。
财务报表粉饰的类型
根据粉饰对象的不同,财务报表粉饰可分为三种类型:经营业绩粉饰、财务状况粉饰和现金流量粉饰。
经营业绩粉饰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小化、利润均衡化和利润清洗;
财务状况粉饰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高估资产、低估负债和或有负债;
现金流量粉饰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包括突击制造现金流量、混淆现金流量的类别。
二、财务报表粉饰的识别
(一)不良资产剔除法
这里的不良资产除包括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长期待摊费用等虚拟资产项目外,还包括可能产生潜亏的资产项目,如高龄应收款项、存货跌价和积压损失、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等。由于不良资产是资产中的黑洞,是导致上市公司虚盈实亏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公司一个未引爆的“定时炸弹”,因此,在对那些存在高额不良资产的公司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对不良资产进行剔除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在识别过程中,可以将不良资产总额与净资产比较,如果不良资产总额接近或超过净资产,就说明该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可能有问题。同时,也可以将当期不良资产的增加额与当期利润总额的增加额相比较,如果前者超过后者,说明该公司当期的利润表可能有“水分”。
(二)合并报表的分析法
合并报表分析法,是指将合并会计报表中的母公司数和合并数进行比较分析,来判断公司公布的财务数据是否真实的一种方法。有的公司采取的粉饰报表手法比较高明,为了逃避注册会计师和有关部门的审查,往往通过子公司或者“孙公司”来实现利润虚构。因此,仔细分析合并报表有时也能发现其中的疑点,主要分析的是合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和现金流量表。这种方法从基本的财务比率着手,分析公司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等,再反过来从侧面发现公司财务报表可能存在的粉饰问题。
(三)或有事项分析法
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其结果需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常见的或有事项有未决诉讼、未决索赔、税务纠纷、产品质量保证、商业票据背书转让或贴现、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了对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根据会计谨慎性原则,尤其应对或有损失进行确认或披露,但一些上市公司往往对巨额担保事项隐瞒不报或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以减少负债,虚增利润,蒙蔽广大投资者的眼光。
(四)偶然性因素剔除法
这里的偶然性因素是指那些来源不稳定、不可能经常发生的收益。常见的偶然性收入包括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收益、因会计政策变更或会计差错更正而调整的利润、发行新股冻结资金的利息等。将这些因偶然性因素发生的损益从企业的利润总额中剔除,能够较为客观地分析和评价该公司盈利能力的高低和利润来源的稳定性。
(五)重点会计科目分析法
企业进行报表粉饰时,常常运用的账户包括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存货、投资收益、无形资产、补贴收入、八项准备等会计科目。如果这些会计科目出现异常变动,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考虑该公司是否存在利用这些科目进行利润操纵的可能性。
对虚假财务报表的鉴别
一般来说,造成虚假财务报表的原因主要有两大类:第一、对财务报表数据进行人为的编造;第二、由于会计方法的选择导致虚假财务报表的编制。对于由于这两大类原因而编制的虚假财务报表,分别有不同的鉴别方法。
(一)对人为编造财务报表数据的识别方法:主要采取搜集信息、查找证据、对企业报表进行对比分析、查账核实等手段,具体来说有以下一些方法:
1.通过不同的渠道搜集同一时点的财务报表,对比异同点,对差异的数据提出质疑。
2.核对各财务报表内部的平衡关系和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找出疑点。
3.与企业平时的经营状况进行对比,找出关键或重要财务项目的漏洞、疑点。例如,当企业经营状况出现问题时,有些报表科目的数字和平时的数字相比可能会大出很多,也可能小很多,对于这样的情况应该进行深入的查证,以发现其中的问题。
4.现场调查,进行账表、账账、账证和账实核对,账表、账账、账证和账实之间都应该是相符的。如果不相符,也肯定是存在问题的。
(二)对会计方法选择形成的虚假报表的识别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往往做到了报表平衡及账表、账账、账证等相符,因此在识别方法上宜采取更深入的一些方法:
1.对重点会计科目进行分析。
企业对报表进行粉饰时,常常运用的账户包括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存货、投资收益、无形资产、补贴收入、减值准备等会计科目。如果这些会计科目出现异常变动,我们必须注意了,考虑该公司是否存在利用这些科目进行利润操纵的可能性。例如,对于“应收账款”科目来讲,如果这一科目下的金额过大,但是公司的收入又很小的话,那么这家企业就可能存在问题,如抽逃出资,很多抽逃出资的情况都是将账务记入了“其他应收款”、“应收账款”等科目。
2.对合并报表进行分析。
对合并报表进行分析是指将合并财务报表中的母公司数和合并数进行比较分析,来判断公司公布的财务数据是否真实的一种方法。有的公司采取的粉饰报表手法比较高明,他们往往通过子公司来实现利润虚构。
3.对或有事项进行分析。
这里解释一下或有事项,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其结果需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常见的或有事项有未决诉讼、未决索赔、税务纠纷、产品质量保证、商业票据背书转让或贴现、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等。根据会计谨慎性原则,尤其应对或有损失进行确认或披露,因为或有损失会对企业利润造成一定影响。但是一些上市公司往往对巨额担保事项隐瞒不报,以减少负债、虚增利润。因此,对或有事项应加以注意。
1.不良资产剔除法
这里所说的不良资产,除包括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开办费、长期待摊费用等虚拟资产项目外,还包括可能产生潜亏的资产项目,如高龄应收账款、存货跌价和积压损失、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等。不良资产剔除法的运用,一是将不良资产总额与净资产比较,如果不良资产总额接近或超过净资产,既说明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可能有问题,也可能表明企业在过去几年因人为夸大利润而形成“资产泡沫”;一是将当期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和增减幅度与当期的利润总额和利润增加幅度比较,如果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超过利润总额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说明企业当期的利润表有“水份”。
2.关联交易剔除法
关联交易剔除法是指将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予以剔除,分析某一特定企业的盈利能力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关联企业,以判断这一企业的盈利基础是否扎实、利润来源是否稳定。如果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主要来源于关联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就应当特别关注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分析企业是否以不等价交换的方式与关联交易发生交易进行财务报表粉饰。
关联交易剔除法的延伸运用是,将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与其母公司编制的合并财务报表进行对比分析。如果母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利润总额(应剔除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大大低于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就可能意味母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将利润“包装注入”上市公司。
3.异常利润剔除法
异常利润剔除法是指将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从企业的利润总额中剔除,以分析和评价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当企业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时,所产生的利润主要通过这些科目体现,此时,运用异常利润剔除法识别财务报表粉饰将特别有效。
4.现金流量分析法
现金流量分析法是指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现金净流量分别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进行比较分析,以判断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的质量。一般而言,没有相应现金净流量的利润,其质量是不可靠的。如果企业的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将意味着与已经确认为利润相对应的资产可能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表明企业可能存在着粉饰财务报表的现象。
三、财务报表粉饰的预警信号
即使财务报表粉饰的手段再高超,也难免在报表中留下蛛丝马迹。如果我们在财务报表中发现了以下情况,就应该开始警觉了,这些我们需要注意的预警信号包括:
1、报表项目余额和金额变动幅度异常惊人;
2、收入和费用比例严重失调;
3、报表项目的余额或金额源于一笔或数几笔重大交易;
4、会计期末发生“形式终于实质”的重大交易且对当期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5、在连年产生净利润的同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持续入不敷出;
6、企业高度依赖持续不断的再融资(包括股权和债权融资)才得以持续经营;
7、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主要建立在高度主观的估计和判断基础之上,且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很可能随着估计和判断基础的变化而严重恶化;
8、盈利能力以远高于竞争对手的速度迅猛增长;
9、公司的主要成本费用率大大低于其竞争对手;
10、财务报表附注晦涩难懂;
11、财务报表被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
12、企业连续多年通过非经常性损益才得以保持盈利记录;
13、企业经营业绩与其所处的行业地位不相称;
14、企业财务杠杆高企,处于违反债务合约的边缘;
15、企业对外报告的经营业绩与内部预算或计划总是保持高度一致,罕有例外情况发生;
16、企业因经营业绩不佳导致其股票交易持续低迷,面临着被交易所终止交易的风险。
本文大致梳理了财务报表粉饰的动机、手段及预警信号。近年来财务报表粉饰的手段演变地更加多样化及隐蔽化,各种新招数层出不穷。我们作为盛世景的一线业务人员,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财会专业能力,练好一双火眼金睛,才能通过财务报表看清目标公司各方面的本质,才能有效控制项目的风险、保证项目的质量。
四、如何吃透财务报表,看清报表中的粉饰?
财务报表是企业所有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提供了企业管理层决策所需要的信息。认真解读与分析财务报表,能帮助我们剔除财务报表的“粉饰”,公允地评估企业的决策绩效。
财务报表看什么?
要读懂财务报表,除了要有基本的财务会计知识外,还应掌握以下方面以看清隐藏在财务报表背后的企业玄机:
浏览报表,探测企业是否有重大的财务方面的问题
拿到企业的报表,首先不是做一些复杂的比率计算或统计分析,而是通读三张报表,即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看看是否有异常科目或异常金额的科目,或从表中不同科目金额的分布来看是否异常。比如,在国内会计实务中,“应收、应付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其他应收款过大往往意味着本企业的资金被其他企业或人占用、甚至长期占用,这种占用要么可能不计利息,要么可能变为坏账。在分析和评价中应剔除应收款可能变为坏账的部分并将其反映为当期的坏账费用以调低利润。
研究企业财务指标的历史长期趋势,以辨别有无问题
一家连续赢利的公司业绩一般来讲要比一家前3年亏损,本期却赢利丰厚的企业业绩来得可靠。我们对国内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一家上市公司的业绩必须看满5年以上才基本上能看清楚,如果以股东权益报酬率作为绩效指标来考核上市公司,那么会出现一个规律,即上市公司上市当年的该项指标相对于其上市前3年的平均水平下跌50%以上,以后的年份再也不可能恢复到上市前的水平。解释只有一个:企业上市前的报表“包装”得太厉害。
比较企业的利润水平是否与其现金流量水平一致
有些企业在利润表上反映了很高的经营利润水平,而在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方面却表现贫乏,那么我们就应提出这样的问题:“利润为什么没有转化为现金?利润的质量是否有问题?”银广夏在其被暴光前一年的赢利能力远远超过同业的平均水平,但是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却相对于经营利润水平贫乏,事后证明该公司系以其在天津的全资进出口子公司虚做海关报关单,然后在会计上虚增应收账款和销售收入的方式吹起利润的“气球”。而这些子虚乌有的所谓应收账款是永远不可能转化为经营的现金的,这也就难怪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如此贫乏。
将企业与同业比较
将企业的业绩与同行业指标的标准进行比较也许会给我们带来更深阔的企业画面:一家企业与自己比较也许进步已经相当快了,比如销售增长了20%,但是放在整个行业的水平上来看,可能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如果行业平均的销售增长水平是50%,那么低于此速度的、跑得慢的企业最终将败给自己的竞争对手。
小心报表中的“粉饰”
财务报表中粉饰报表、制造泡沫的一些手法,对企业决策绩效的评估容易产生偏差甚至完全出错现象。
以非经常性业务利润来掩饰主营业务利润的不足或亏损状况
非经常性业务利润是指企业不经常发生或偶然发生的业务活动产生的利润,通常出现于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入等科目中。如果我们分析中发现企业扣除非经常性业务损益后的净利润远低于企业净利润的总额,比如不到50%,那么我们可以肯定企业的利润主要不是来源于其主营的产品或服务,而是来源于不经常发生或偶然发生的业务,这样的利润水平是无法持续的,也并不反映企业经理人在经营和管理方面提高的结果。
将收益性支出或期间费用资本化以高估利润
这是中外企业“粉饰”利润的惯用手法,比如将本应列支为本期费用的利润表项目反映为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的资产负债表项目。在国内房地产开发行业中,我们可以经常地看到企业将房地产项目开发期间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利息支出任意地和长时间地“挂账”于长期待摊费用科目,这样这些企业的利润便被严重地高估。
以关联交易方式“改善”经营业绩
采用这一手法的经典例子是目前已经不存在的“琼民源”公司。为了掩盖亏损的局面不惜采用向其子公司出售土地以实现当期利润,而下一年再从该子公司买回土地的伎俩,后来“东窗事发”,遭到财政部和证监会的严厉惩处。所以,我们在分析中应关注企业关联方交易的情况,研究其占企业总的销售、采购、借款以及利润的比例,并应审查这些交易的价格是否有失公允。
通过企业兼并“增加”利润
某些企业在产品或服务已经尚失赢利能力的情况下,采用兼并其他赢利企业的手段来“增加”其合并报表的利润。这些企业的会计高手利用国内尚未有合并会计报表的会计准则和目前合并报表暂行规定中的“漏洞”,将被兼并企业全年的利润不合适地并入合并报表中。在分析中应特别注意企业的收购日期,收购前被兼并企业的利润水平,在合并利润表的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之间有无除所得税和少数股东收益以外的异常科目出现。
通过内部往来资金粉饰现金流量
有的企业在供、产、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不足,便采用向关联企业内部融通资金,并把这些资金的流入列为“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的手法使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看起来更好。
不夸大财务报表的作用
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全面地把握公司的财务情况和评估决策绩效,但是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首先,企业的资产以及利润表中的产品销售成本是按资产或存货获得时所支付的金额记录的,因此资产和销售成本不是按资产或存货现行价值反映的。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有可能引起资产报酬率或权益报酬率的高估。另外,历史成本的原则还导致同业新老企业比较的困难。比如,假设甲、乙两家企业生产完全同样的产品,生产能力一样,本年销售收入也完全一样,都是1亿元,甲企业是10年前成立的企业,由于固定资产购建比较早,因此当初的成本比较便宜,再由于使用中折旧的缘故,故其固定资产的账面值较低,仅为2000万元;而乙企业是刚成立3年的企业,固定资产的购建成本较高,累计提取的折旧较少,所以其账面值较高,为6000万元。我们计算甲、乙两家企业的固定资产周转率可得:甲企业为10000/2000=5(次),而乙企业为10000/6000=1.67(次)。若我们将两家企业的周转率相比,则会得到乙企业的周转率仅仅为甲企业的1/3,乙企业的资产管理效率似乎远远不如甲企业的结论。但是,这样的结论显然是有失公允的。解决这一局限性的方法是在企业内部考核中采用资产的现行价值来计量资产的价值,比如甲乙企业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按固定资产重新购建的成本——重置成本来替换其账面值。
其次,会计方法选择和会计估计的普遍存在。财务会计准则和制度中常常允许对相同的业务采取多个可选择的方法之一,即使对同类固定资产都采用直线法折旧,不同企业对资产的使用年限、使用年限未能够在市场上可变卖的价值(残值)的估计也可能是不一样的。克服这些问题的方法有:其一,在企业集团内部的绩效考核之前,应该按行业统一企业会计制度,尽可能地减少或甚至禁止对同一类经济业务的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其二,作为分析人员,应采用一些剔除由于会计政策不一致对财务指标的影响。
另外,财务指标也具有局限性。企业的内部控制程序是否有效以及企业作为组织的创新和学习能力怎样等是财务指标所不能反映或不能完全反映的,必须借助于其他的非财务指标,甚至是难以量化的指标来考核。
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门“艺术”,正如对同一片自然的景色,画匠和大师的笔下诠释会有很大差距一样,不同的分析人员在解析同一份报表时可能得到十分不同的结论。
五、利用资产重组操纵利润的识别和调整
(一)利用资产重组操纵利润的基本方法
资产重组本是通过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来优化企业资本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和实现战略转移的一种方法,但因资产重组需要将企业某些以历史成本记账的资产转换为现时价值,所以给原资产升值留下了空间,导致资产重组被广泛滥用。近年来,不少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将原以历史成本法记账的资产转化为现时价值,从而产生出巨额利润。特别在上市公司中,资产重组被广泛用于利润操纵。其基本方法是:凭借关联交易用上市公司的劣质或闲置资产以大大高于帐面值的金额与其国有控股母公司的优质资产相交换或干脆出售,从而获取巨额利润。这种资产置换如果公正,那么只是将企业本已持有的利得转换为本期利润;如果不公正,则是将关联交易母公司厂方的利润转移到子公司。当然母公司之所以这样做,其目的不外是想保住上市子公司这个壳资源,为日后从股市上筹措资金打好基础。
(二)识别利用资产重组操纵利润的基本方法
识别利用资产重组操纵利润的基本方法是要分析公司关联交易的影响,具体地说,可从损益表的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其他业务利润等项目及其明细表中查出虚增的利润金额,也可以从资产负债表有关长期资产项目及其明细表中查出其置换资产的性质和金额,还可以从财务报表附注的说明中了解资产置换的其他情况。掌握了这些信息,就可调减这部分人为虚增的利润和相应的净资产。
例如,某上市公司2000年度实现利润总额20000万元,其中本年度将账面值为5000万元的土地使用权作价18000万元卖给母公司,并以账面净值为4000万元的股权作价8000万元从母公司换回8000万元的优质资产,这两笔资产重组产生的利润合计数为17000[=(18000十8000)-(5000十4000)]万元。由于这17000万元的利润是利润操纵的结果,因此需要从企业利润总额20000万元中扣除,扣除之后,企业真实利润总额仅为3000万元。而资产负债表因企业确实获得了价值为26000(=18000十8000)万元的资产,故不需要调减资产的价值。
六、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的识别和调整
(一)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的基本方法
利用关联交易将关联交易一方的利润转移至另一方,使一方利润减少和另一方利润增加的操纵利润的手法普遍见于国有企业改制而成的上市公司,其目的在于控股母公司可以利用上市公司的壳资源从股市上筹措资金。这与跨国公司通行的利用关联交易将高税区的利润转移至低税区以降低税负,或将资金从外汇管制严的地区转移至外汇管制松的地区以逃避外汇管制等的做法正好相反,可谓具有“中国特色”。
利用关联交易虚增利润的方式多种多样,既可利用产品和原材料的转移价格调节收入和成本,也可利用资产重组订价获取资产增值收益,也可用高回报率的委托经营方式虚增业绩,可利用利率差异降低财务费用,还可利用管理费收支、共同费用分摊等方式调节利润,等等。
(二)识别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的基本方法
上述调节利润的方法除转移价格和管理(共同)费用分摊之外,其余方法所产生的利润基本上都体现在“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财务费用”等具体项目之中,其识别的基本方法是:首先,要计算各项目中关联交易产生的盈利分别占项目总额的百分比和这些项目占利润总额的百分比,判断企业盈利能力对关联企业的依赖程度;其次,要分析这些关联交易的必要性及公正性;最后,将非必要和欠公正关联交易产生的利润从企业利润总额中剔除,以反映这些项目的正常状况。
例如,某上市公司损益表中的“其他业务利润”为2000万元,“投资收益”为4000万元,“营业外收入”为5000万元,“利润总额”为20000万元。在财务报表附注及相关明细表中反映,其他业务利润2000万元中有1800万元来自关联企业交付的商标使用费,4000万元投资收益中有3800万元来自向关联企业转让的股权投资收益,5000万元营业外收入中有4400万元来自用房产向关联企业置换流水生产线的收益。
按上述资料,可以发现各项目中关联交易产生的盈利分别占其他业务利润的90%(=1800/2000)、投资收益的95%(=3800/4000)、营业外收入的88%=(4400/5000),合计则占利润总额的50%=[(1800十3800十4400)/20000]。这反映出该企业利润对关联企业的依赖程度极高。如果通过进一步的定价政策分析,发现上述交易均为非公正交易,属利润操纵行为,那么就应将这些盈利剔除。剔除虚增盈利后的结果为:其他业务利润200万元,投资收益200万元,营业收入600万元,利润总额10000万元。
对转移价格引起的“营业外收入”、“营业成本”、“管理费用”等项目脱离实际状况的识别难度较大,要求分析者掌握市场价格和企业的定价政策。在分析识别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财务报表附注说明和相关明细表,如果关联交易占销售货物和采购货物的比重较大(大于20%),那么就有必要分析比较关联交易与非关联交易的价格差异。如价格差异过大,则有操纵利润之嫌,需要调整因价格差异而受影响的利润额。
七、利用虚拟资产调节利润的识别和调整
(一)利用虚拟资产调节利润的基本方法
资产是指能够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但由于会计中普遍使用权责发生制核算损益,因此将一些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作为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资产损失等项目列入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而这些项目严格地说是不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不是企业真实的资产,只是一种虚拟资产。这种虚拟资产的存在,就为企业操纵利润提供了一个费用和损失的“蓄水池”。企业利用虚拟资产调节利润的基本方法是通过递延摊销、少摊销或不摊销已经发生的费用和损失来增加利润,即通过增加不良资产来虚增利润。制造虚盈实亏的借口较多,如权责发生制、收入与成本配比原则、地方财政部门批示等等。
(二)识别利用虚拟资产调节利润的基本方法
根据利用虚拟资产调节利润的基本方法的共同特点是虚拟资产的多记少摊,识别利用虚拟资产调节利润的基本方法应是重点检查各类虚拟资产项目的明细表,以及注意财务报表附注中关于虚拟资产确认和摊销的会计政策,特别注意本年度增加较大和未予正常摊销的项目,如发现有人为操纵行为,应予调整。
例如,某公司2M0年度报告利润总额为3000万元,但递延资产增加8000万元。根据递延资产明细表,增加的8000万元递延资产由如下项目组成:①折旧费用3000万元;②管理费用2000万元,③销售(广告)费用3000万元。这些费用均经当地财政部门批准列入递延资产。从这些递延资产的性质不难看出,它们应该记入当期损益。将这8000万元资产调整为费用列入当期损益之后,该公司2M0年度实际亏损额为5000万元。
八、利用利息资本化调节利润的识别和调整
(一)利用利息资本化调节利润的基本方法
按会计制度规定,利息按其借款的用途,可以分为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两大类:企业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利息费用,在固定资产尚未投入使用之前,应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即应予以资本化;而为日常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利息则应记入财务费用,抵减当期损益。利息资本化本是为了满足收入与成本相配比原则的需要,但在实务中,不少企业将它作为一种操纵利润的手段。利用利息资本化调节利润的方法比较隐秘,因为不管自有资金还是借入资金,一旦投入使用后就难以区分清楚,这就给企业人为划定资金来源和资金用途大开方便之门,使企业很容易将非资本性支出的利息资本化,从而达到减少本期财务费用增加利润的目的。
(二)识别利用利息资本化调节利润的基本方法
识别利用利息资本化调节利润的这种隐秘性利润操纵比较困难,具体识别方法主要是分析在建工程项目占总资产的比例,一般而言,利息支出资本化的比例应基本与该比例相当。过高则有操纵利润的嫌疑,如果资本化的利息支出大于在建工程项目的平均余额与规定利息率之积,那么可以肯定存在操纵利润的行为,应予以调整。
除了采用较隐秘的方法之外,也会有较为公开的操纵。例如,渝钦白股份公司,就曾将钛白粉工程建设期间的借款和应付债券的利息8064万元,在该项目投人使用的情况下仍予以资本化,结果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的第一个案例。
九、利用应收和应付款调节利润的识别与调整
(一)利用应收和应付款调节利润的基本方法
企业应收和应付款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销售货物和采购货物相关的应收应付款项,包括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等;另一类是与销售货物和采购货物无关的应收应付款项,包括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等。设置与销售和采购相关的应收应付款项是为了满足权责发生制条件下计算和反映相应债权债务往来的需要,设置与销售和采购无关的应收应付款项则是为了反映与销售和采购无关的非经常的或小额的债权债务往来需要。由于这些项目的存在,给企业操纵利润提供了方便,因此需要对它们进行分析调整。
把应收账款作为调节营业收入的工具早被广泛滥用。利用应收和应付款调节利润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增加应收账款来增加销售收入,如在本年底虚开发票,同时增加应收账款和营业收入,到次年又以诸如质量不符合要求等名义将其冲回,使本年营业收入虚增。当然,如是为了隐藏部分收入,则可利用推迟开票,将营业收入藏于预收账款之中。除此之外,高龄应收账款是最可能发生潜亏的资产项目,不少企业明知某些高龄应收账款已成坏账,但为了虚增利润就是不予冲销。通过其他应收款虚增利润的常见方法主要是将已损失的资产转入其中,使亏损不体现出来。利用其他应付款则主要是隐藏利润,如将已实现的收益转入其中,使之不列入损益表之中。
(二)识别利用应收和应付款调节利润的基本方法
识别利用应收和应付款调节利润的基本方法是分析应收账款的质量,特别注意年末应收账款的变化情况,具体来说,应采取下列措施:第一,大胆怀疑年底突发性产生的与应收账款相对应的营业收入。比如某企业全年营业收入为15000万元,除12月份之外,各月都较为平均,1-11月累计营业收入为11000万元,而12月份一个月营业收入则高达4000万元,且有2800万元是通过应收账款产生的。对此,可以认定企业有操纵利润行为,应将2800万元的营业收入予以剔除。即使次年这一笔2800万元的营业收入没有开红票冲回,这样剔除也是应该的。因为它可能导致次年营业收入减少,是将次年的营业收入前置至本年。第二,大胆剔除高龄应收账款。按我国会计制度规定,账龄为三年及以上的应收账款应作为坏账处理,故应将已达到上述标准但未列入坏账的应收账款作为不良资产加以剔除。如某企业本年度利润总额为10000万元,但应收账款明细表中列有账龄在三年及以上的应收账款3000万元,那么将其剔除后,实际利润则只有7000万元。
在正常情况下,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的余额不应过大,如出现余额过大甚至超过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余额的异常情况时,就应注意识别是否有操纵利润阶情况。识别这类操纵行为仍然是从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的明细表人手,将属于异常情况的金额从中剔除。如某公司原有一笔债权200万元,债务合同规定该债权的年利率为10%,期限为一年,但从借债至今的五年中,债务人从未支付利息,也没偿还本金,经查实该债务人已经破产,债权已不可能收回,损失已成事实。可是该公司在其他应收款中的这笔债权却从200万元上升为300[=200 ×(1十10%× 5)]。显然,该公司有操纵利润的行为,这笔300万元的不良债权应予冲销。
在识别是否存在操纵利润现象过程中,还应注意企业现金流量分析,该分析是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现金净流量分别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进行比较,以判断企业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的质量。没有相应现金净流量作支撑的利润,质量不如有足够现金净流量作支撑的利润质量高。按会计基本原理,企业的现金净流量不应该长期低于其净利润,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按权责发生制核算的结果会与按收付实现制核算的结果间的差异逐渐缩小并趋向于零。如果某企业的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其净利润,那么就意味着该企业可能将本应作为费用处理的一些项目变为了虚拟资产,而虚拟资产是不可能转化为现金的,即该企业是通过增加虚拟资产来操纵利润。出现这种情况,也应对利润进行调整。
十、抑制财务报表粉饰的若干建议
1.应当要求企业充分披露关联交易的定价与公允价格的差异、账款结算方式和支付时间等。对于明显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不等价关联交易,还应当获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批准;对于明显损害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利益的不等价关联交易,还应当获取证券兼管部门的批准。
2.借鉴国际会计惯例,尽快制定非货币性交易的准则,对通过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进行资产重组行为进行规范。为抑制企业借资产重组之名进行“报表重组”,建议将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的差额收益,按一定期限分期摊销。
3.制定有关资产评估会计处理的准则,对资产评估调账、流动资产项目评估减值的会计处理(是作为损益处理,还是冲减资本公积)、处置已评估且发生增减值的资产项目的会计处理予以规范,防止企业利用资产评估调节利润。
4.制定资产确认准则,对资产的确认标准进行规范,防止企业将不符合资产确认标准的项目(如虚拟资产)确认为资产。对于资产确认准则颁布之前已经存在的虚拟资产,应要求企业予以披露,以便会计信息使用者评估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5.制定大额费用资本化准则,对借款利息支出、研究开发支出、大额广告支出等的资本化行为进行规范,使不同企业对大额费用的会计政策保持一致,以提高会计信息的横向和纵向可比性。
6.尽快制定《企业合并》准则,对并购和股权转让行为所涉及的利润确认进行规范。
7.制定《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对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进行规范,尤其应当对会计年度内取得或丧失控制权是采用比例法,还是采用推定法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作出明确规定。
8.借鉴中国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财务报表附注指引》,制定《会计信息披露》准则,对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所有企业的财务报表及其附注的披露内容进行规范,以提高财务报表的信息含量和可理解性。(來源:企业上市)